一、巴拿马猴子的惊人发现
(一)偶然目睹的使用石器场景
2004 年,一位科学家偶然在巴拿马的一座小岛上看到了一只正在拿石头砸东西的白面卷尾猴,惊异的他立马叫来同伴,于是在接下来的1年里,他们在这里对这群猴子展开了密切的科学观察。根据资料显示,在这1年里,这群巴拿马猴使用石器的时间达到205天,这些“石器”可不是简单的石头,巴拿马猴将不同形状的石头进行归类,大块的拿来砸椰子、砸螃蟹,尖锐的拿来当武器、割断藤蔓,这就意味着巴拿马猴已经进入了“石器时代”。
(二)并非个例的灵长类现象
除了巴拿马的白面卷尾猴,西非的黑猩猩、泰国的猕猴和南美洲的其他卷尾猴也能使用石器,它们是目前除人类外唯 4 能使用石器的灵长类动物。比如,考古学家在象牙海岸的雨林中发现了4300年前黑猩猩使用过的石器,这些石器被用来压碎坚果和贝类,显示了黑猩猩长期使用石器工具的历史。还有,美洲的另一群白面卷尾猴被认为早在700年前就已经开始使用石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巴拿马猴子进入“石器时代”并非个例,在灵长类动物中,使用石器是有一定普遍性的现象。
二、对比人类进化看猴子“石器时代”
(一)“使用工具”与“制作工具”的差异
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制作工具”这一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约在300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开始了“制作工具”并且使用它们,这代表着人类具备了生产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工具,像斧子、锤子等都是后续人类智慧的产物。比如在旧石器时代早期,能人就可以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到了直立人阶段,更是能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还学会了用火,而晚期智人阶段已经能制作精细的石器和骨器等。
然而巴拿马猴目前所展现出来的,仅仅是使用现成的石头作为工具。它们会把形状不同的石头拿来直接用,还会将其收藏起来下次接着用,但并没有表现出要对石头进行加工改造,制作成更符合需求的特定工具的倾向。这就好比马戏团里的动物,长期接受训练后能学会各种技能,可它们并不具备主动创造、生产的能力。所以,从“制作工具”这一关键的本质区别来看,巴拿马猴和人类祖先在进化的起点上就有着很大的不同。
(二)大脑进化的漫长复杂性
大脑的进化过程漫长且复杂,绝不是短短几千年或者几万年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经历漫长岁月的积累以及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制造工具”其实只是整个进化环节中的其中一环,即便某种生物懂得了如何制造工具并且使用,也不一定就能在大自然的筛选中存活下来,并且持续不断地朝着更高智慧方向进化下去。
就拿人类的进化来说,大致可以分为南方古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和智人阶段等多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还不能制造工具;能人可以制造简单工具;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还学会了用火;智人则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能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等。即便有着这样循序渐进的进化过程,人类也是经历了无数艰难,在漫长的时光中慢慢演变才成为如今的模样。而且如今科学界也还在不断探讨、质疑达尔文的《进化论》,毕竟从目前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中间还存在一些难以完全衔接解释的地方,比如很难找到中古人类化石来确切证明猿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人类现在这个样子的。所以,对于巴拿马猴来说,仅仅是会使用一些石器这一点,并不能预示着它们就能顺利地持续进化,进而发展出像人类一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它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文明形成还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
三、巴拿马猴子社会行为观察
(一)独特的社交礼仪传统
白面卷尾猴,因成年之后全身毛发呈黑色,仅有面部毛发为白色,且尾巴端部卷成一个圆圈而得名。它是除了人类以外,脑重量与体重量比例最高的动物,很早之前便进入了人类的视线,受到人类学者的研究。
1990 年,美国加州大学从事人类学研究多年的教授苏珊・佩莉,只身一人来到中南美洲的一块自然保护区,开始了对白面卷尾猴的考察与研究。最初,由于缺乏物资支持,无法对猴子们身上进行器材装备,佩莉只能凭借自身的感官,一次性追踪十几只猴子来开展考察任务。后来,她的丈夫接受了她的研究,与她一同搬迁到这儿,建了房子,成为自然保护区内唯一的“人类”居民。
经过多年考察,佩莉发现白面卷尾猴种族内部存在一项重要习惯——礼仪。它们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礼仪行为来表示友好,结交朋友甚至伴侣。母猴对公猴的礼仪相对简单,但公猴则需要为母猴梳洗毛发、瘙痒等。猴子之间会通过互相吮吸手指来表示并无敌意,会通过投掷石头来表达爱意,甚至在公猴和母猴之间,还存在非繁殖目的的性行为。这些礼仪行为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情况,甚至它们还会对幼猴进行“教育”,教会幼猴使用这些礼仪,使得种群的社会传统得以固定、发展下来。
白面卷尾猴还十分聪明,记忆力惊人,能够根据记忆和固定印象开发出独特的通讯方式与交流手段,除了叫声、姿势之外,它们还能通过抚摸、抓取物品来进行沟通。遥想数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也是从石子、结绳计数开始,一步步发展出语言文字,最终产生了文明。而在白面卷尾猴这里,尽管“文字”的雏形还未出现,但仿佛也能让人看到它们未来发展的一些可能性。
(二)猴群内的“权力争斗”
佩莉教授曾对一个名为“艾比”的猴群进行了深入观察,她能对这个猴群里的每一只猴子都了如指掌,甚至给它们都取了名字,还用专门的档案册记录它们的习性、经历,以及新出生猴子的生日等信息。
在这个猴群中,有着类似“宫斗戏”和“王权争端”的情况上演。猴群的公主“达利”,是猴王和“王后”的亲女儿,生活原本很是惬意。“王后”有一个同胞姐妹,也就是达利的亲姨姨,对达利和王后非常好,每天都会帮这对母女抓虱子、梳毛发,就像宫里娘娘身边的贴身侍女一样。
猴群的猴王之位向来是看谁的力气最大、打架最凶,一旦猴王不敌群里的其他猴子,就难逃被杀害、篡位的命运。艾比猴群的猴王在某一天就被杀害了,新王被佩莉命名为“特兰奎洛”。特兰奎洛成为新猴王之后,理所当然地开始对“王室”赶尽杀绝,它先是杀死了达利的一个弟弟,“王后”无奈只能带着残余的小猴逃到其他种群,而达利却被留了下来。原本达利以为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姨姨会带着自己逃离,没想到这个“姨姨”毫无骨气,转身就投靠了特兰奎洛。无依无靠的达利,最后只得远离艾比猴群,不知所踪。
新王特兰奎洛“登基”以后,展开了大肆排除异己的行为。它先是杀害了种族内所有尚在哺乳期的幼猴,又将一些强壮的、对自己有威胁性的公猴驱逐出去,其手段可谓狠辣,也由此可以看出猴群内部权力更替时复杂又残酷的一面。
四、猴子发展成第二文明的可能性
尽管就目前的观察和分析而言,巴拿马猴距离发展出文明还有着遥不可及的距离,它们存在着诸多技能局限以及发展阻碍。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未来的可能性,毕竟进化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不确定性的事情。
地球的生命演化史漫长而神奇,在过去的数百万年甚至数亿年里,无数物种经历了兴起、繁荣、衰落与灭绝,也有像人类这样的物种在偶然与必然交织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文明。巴拿马猴现在已经展现出了使用石器的能力,虽然这和人类的文明发展相比还只是非常初级的阶段,但谁也无法确切地知晓,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它们是否会在环境变化、基因突变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突破现有的限制。
也许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演化,它们的大脑会逐渐变得更加发达,开始具备制造复杂工具的能力,进而发展出独特的语言、形成更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体系等文明特征。当然,这只是一种基于想象和对进化可能性的推测,毕竟未来的环境变化、物种竞争等诸多因素都是难以提前预见的。
但这种可能性也提醒着我们,要以一种敬畏和好奇的心态去看待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以及生命进化这件奇妙的事情,同时也值得我们持续地去观察、研究巴拿马猴以及其他灵长类动物,看看它们到底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走出怎样独特的进化道路,是否真的有可能出现地球的第二文明。